不向“流氓”低头 豌豆荚反击百度

不向“流氓”低头 豌豆荚反击百度

苦苦忍耐之后,一向“小清新”的豌豆荚终于按耐不住,对百度的相关应用产品进行了“报复性”封锁。

而所谓封锁,就是用户依然能在豌豆荚上搜索到百度应用,但无法下载。同时,当用户搜索到百度应用时,都会统一出现一封豌豆荚的“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豌豆荚直接将“百度”和“流氓”画了等号,文中出现“如果一个人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讲道理,有用的话就见鬼了”,以及“豌豆荚不会向流氓低头”等措辞激烈的话语。此外,豌豆荚还会向用户推荐百度产品的竞争对手,比如,在豌豆荚搜索“百度糯米”,会被推荐“美团”。

事实上,这已不是豌豆荚第一次与百度“撕逼”了。早在今年的1月,豌豆荚就曾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公开信,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百度手机助手屏蔽了自己的应用,导致每天有数万用户在百度助手上搜索不到豌豆荚。

不过,百度回应称,360手机助手和百度手机助手各自在应用商店找不到对方属于正常竞争现象,豌豆荚同属于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不认为自己应该一直无偿为豌豆荚导流。

尽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当时豌豆荚仍然对外宣称,不会对百度手机助手进行反屏蔽。

然而,时隔九个月后,豌豆荚就封锁了百度的相关应用产品,并表示只要百度恢复收录,它就解除封锁。

不难看出,豌豆荚还是不敢太过“得罪”百度,给自己留了一些余地。而豌豆荚不惜“打脸”对百度进行报复,背后凸显的是它在手机应用分发市场地位日益下降的尴尬现状。

进入2015年后,随着百度系、腾讯系、360系三足鼎立,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大局基本已定。有数据显示,上述三大平台占据80%市场份额后,曾经风光一时的豌豆荚、木蚂蚁等独立小型应用商店,渐渐销声匿迹。

作为市场的先入者,豌豆荚在早期享受到了可观的市场红利。但随着百度收购91无线,国内应用分发市场变成了巨头的竞技场。从2013年至今,百度、腾讯先后在应用分发领域发力,市场格局迅速向巨头集中。虽然豌豆荚在2013年初获得1.2亿美元融资,创下该年互联网公司非并购类融资金额的新高,但资本层面的支持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强劲的推动力。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作为曾经的行业老大,豌豆荚已退出主流应用商店之列,份额只剩下7.3%,较小米等硬件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尚有所不及。

其实,面对困境,豌豆荚也曾试图另辟蹊径,寄希望于应用内搜索。不过,在业内看来,应用内搜索项目需要强大的搜索技术作为后盾,目前国外在应用内搜索技术领域研发具备一定基础的不外Facebook、谷歌等巨头,缺乏搜索技术积累的豌豆荚介入这一领域,毫无优势可言。

前有百度手机助手、腾讯、360应用宝等“老虎”欺压,后有小米、华为、联想应用商店等“饿狼”围攻,豌豆荚内外交困,进退维谷。早期的豌豆荚曾凭借“文艺范”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如今面临手机应用商店市场的激烈竞争,它已失去了和巨头叫板的底气。

如今,豌豆荚对百度进行反击,无疑彻底与百度撕破了脸皮。不过,面对巨头,豌豆荚又能有多少胜算呢?接下来,百度或许会对豌豆荚使出更加致命的“杀手锏”。

“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这是《纸牌屋》中弗兰西斯的座右铭,也是国内互联网残酷竞争的真实写照。“竞品屏蔽”这一种竞争方式从PC互联网时代开始,演变到现在更是越发疯狂。不过,屏蔽其它应用商店就能减少用户流失,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因为留存率高低更多是由应用商店的用户粘性所决定,不对应用商店本身进行优化,反而对其它应用商店进行屏蔽,这与掩耳盗铃又有何分别呢?

无论怎样说,屏蔽这种行为毕竟与移动互联网崇尚开放的精神相悖。但是,靠着野蛮手段生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奉行的世界观是手段大于道德,又或者说,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手段。只要扳倒对手,成王败寇就是法则。

来源:用户542753592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9月17日
下一篇 2015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