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隔千山,相会武汉。病毒无情人有情,无数医护人员舍弃小家,挺身而出!为了“ 疫”情最前线的需要,人民最热切的呼唤,被誉为中国医疗界四大王牌军的“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驰援湖北,为病患筑起隔绝病毒的屏障。

2月7日夜,湖北武汉天河机场上演了山川相遇的感人一幕:特殊时期里,略显空荡的机场中,山东齐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医疗队在此相聚,互喊加油。

山川有情,源远流长!昔日我们一起抗战,今日我们一起抗“疫”。这次在武汉机场的会师实际上并不是历史上两家医院的第一次跨越距离的合作。关于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83年前……

2月8日,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在《主播说联播》中讲述“山川重逢”的故事:“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到达武汉,在武汉机场偶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两队医生护士隔空呼喊‘加油’。这两所医院很有渊源,抗战时期曾合并办学,如今都是当地一流医院。友军相遇,网友说,大家都使出了王牌。”

回首往昔,携手抗“疫”

当我们为齐鲁医院与华西医院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相遇热泪盈眶时,亦可从对望的目光中,体味83年前的深情厚谊。

1937年:华西坝上,革命情缘

“东齐鲁、西华西”的故事始于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彼时名校内迁,联合办学,成绩最为卓著者,便是五大学中有医学院的华西协和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联合办医学教育、联合医院,史称“三大学联合办医”, 医学学术交流盛况空前。1941年,中大医学院于成都建院,遂退出联合医院,齐鲁与华西继续携手,改称“华西、齐鲁大学联合医院”。

8年抗战,山河破碎,风云际会。蜀外烽火不息,川内救国不歇。齐鲁与华西携手同行,校长和教师同室办公,学生们同室上课,共享师资与课程,合用实验室与设备。在那段互相扶持,帮助的如歌岁月里,两校师生共同救治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鼓舞军民士气,也在联合期间增设了诸多学科,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以济后世,令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退反进,为中国医学发展播下了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火种。

“众志成城天回玉垒,一心问道铁扣珠门。”83年里,吴宓先生为联合医院题写的对联 穿越过八年抗战的战与火,血与泪,穿越过求学问道的艰辛与苦楚,至今仍闪耀在每一位齐鲁、华西学子的心中,也正是这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让他们时隔83年,燃起家国情怀的火种,重逢在湖北武汉天河机场,奔赴新的战场。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图源微博)

2020年:山川重逢,驰援武汉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83年后,当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武汉,举国关切之下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奔赴抗“疫”第一线。2月7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131人医疗队集结出发紧急驰援武汉。同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131人医疗队也紧急赶往武汉。

据悉,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赴湖北医疗队。2月6日晚9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紧急通知,要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8所国家卫健委委属委管医院各组派由30名医师和10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130余人医疗队援助湖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在前期已经组建的预备队基础上,广大医护人员踊跃报名,一小时内迅速组建起符合国家要求131人的医疗队。这131名医护人员,均是齐鲁医院各科室骨干力量。据统计,在医疗队30名医师中,副高级以上专家17人,科室主任、副主任5名。在100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以上29人。此外,队伍中还不乏所在领域里的顶尖专家。以医疗队队长李玉为例,他在处置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丰富经验,曾先后参加过抗击SARS、汶川地震救援,也是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据悉,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将被派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工作。他们将充分发挥齐鲁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拿出齐鲁方案,树立齐鲁标准,与武汉人民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阻击疫情攻坚战!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这一次,他们相互打气,互道加油,相约在武汉市人民医院。在空旷的机场里,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在白色的战场上,他们有最深的战友情。山川再逢,人间已换,不变的是祖国的呼唤与人民的期望,且将深情作勉励,携手共赴时难!

寄语前方,共同战“疫”

这次相遇亦是历史的重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之时,为使友校不致停办,学子不致辍学,华西协合大学敞开心扉迎接友校和逃难的师生。华西协合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五所大学在华西坝汇集。抗日战争期间,齐鲁与华西的师生们一起建院、共同学习、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83年后,再相聚,已经是另外一片战场。原本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这次在抗“疫”战场上重逢,携手抗击新冠,勠力同心,共渡难关。

对于医疗队的成员们,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张运深情嘱托道,“希望大家发扬‘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精神,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用精湛过硬的技术,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希望大家互相团结,同心协力,互相学习,共克时艰。前线的医务人员要切记保护好自己,保重身体,严格注意消毒措施,一个都不能掉队,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

出生于1938年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教授田道正谈及 齐鲁、华西抗战时的情谊,不禁十分动容。华西坝上的互相扶持同舟共济,江城医院的共同战斗互相帮扶。 83年,时代风云变化,不变的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情意跨越83年,汇成千言万语: 我辈儿女肝胆心,困境方能显本领。

1937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齐鲁大学决定停课内迁,于1938年秋到达华西坝,和华西大学一起,共用设施,一同上课。齐鲁、华西的学子,共办联合医院救济民众;共同开展救亡运动,汇捐存款;一起到街头宣传,汇演话剧,鼓舞军民士气。

待到抗战胜利,师生一起庆祝,齐鲁大学感激华西大学的深情厚意,师生们不禁泪眼相拥。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田道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

元宵前夕,疫情当下,母校齐鲁、华西同时抵达,互道加油,热泪盈眶。国难面前,负重前行,齐心协力,终将胜利。望疫情早日结束,英雄早日平安归来,一切回归正轨!

——田江芳(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011级本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硕士、现为 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

就在昨天,齐鲁医院医疗团队和华西医院医疗团队在武汉机场不期而遇,双方队伍互勉互励,即将携手一起抗“疫”,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作为曾经华西和当下齐鲁的学子的我,情不能自已:

两所百年名校,诞生于民族没落、水深火热,成长于国破山河、硝烟战火,茁壮于改革开放,风雨同舟。“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两棵在华夏大地上长成的参天大树,撒下余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助家国脱离浅水,龙傲九天。

作为学子的我,做一名未来的医生,经历了太多的感动,无论是一线老师们夜以继日的坚守,尽心尽力,亦或是党和国家有条不紊的指挥,“火神”“雷神”,还是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守护,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个人,更加坚定了对医生这份职业的信念以及未来人生——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肖洪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2019级专业型硕士)

东齐鲁、西华西,看到华西医院和齐鲁医院的老师们在武汉机场相遇。一边是刚刚离开的母校,一边是现在求学的“未来”的母校,队伍中的老师就是曾经在黑板前、在病房里言传身教的老师们,心中亲切而骄傲。

抗日战争时期,齐鲁迁入华西,在华西坝上一起联合办医办学,83年后,为了同一个目标,两所母校再次聚集武汉,强强联合携手抗“疫”;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这是一代代前辈传承至今的医者精神,永远的逆行者,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砥砺奋进着每一代徒子徒孙,让我们自豪而骄傲!希望老师们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华西加油,齐鲁加油,武汉加油!

——赵天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2019级专业型硕士)

浣溪沙·致齐鲁、华西医护人员

长夜将明鄂汉天,鲁西再续战时缘,逆行同为国难艰。

萍水同袍心同勉,医员治患克肺炎。万方所向更无前。

——刘博(山东大学哲社学院2019级本科生)

东西合璧,南北携手

除了东西合璧,亦有南北携手。同日,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142名队员乘机驰援武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130人北上援鄂,共同构成了“ 东齐鲁、西华西 、南湘雅、 北协和 ”的精锐军团!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东+西+南+北=大医担当+武汉必胜

“四大天王”级的医院出动,最精英的力量聚首于武汉,所谓 “国之栋梁,尽锐出战,毕其功于一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唯有联手,唯有联心,方成一国。2月7日东西南北四方力量在武汉的别样团圆为第二天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别样的温情,这份奉献流淌在中国血液里,这份爱国情绾结在华夏筋骨中,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共渡难关!

寒夜固然寒冷,但是拆不散簇拥的火把。

病毒固然可恶,但是打不倒炽烈的白衣。

肩有承担,无所畏惧。

危难之处,我们看到了国人挺起的脊梁!

病魔面前,我们奏响了医护重逢的号角。

无声汗水洒在了江城,洒在了湖北大地。

愿那片热土有新声、育新芽。

我们在齐鲁大地,等战士们凯旋!

策划/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齐鲁医院 齐鲁医学院

文/苗立群 薛晓萍李想 孙嘉蔚 刘博

素材整理/谢婷婷 赵方方 李想

图/受访者 部分源自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光明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6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