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软件杨宝明:战“疫”按下智慧城市加速键 !

◆ 此次疫情暴露了城市建设运营中的哪些问题?

◆ 智慧城市建设在应对疫情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 疫情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会催生出哪些新技术?

◆ 如何更好运用这些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思考?

本期访谈嘉宾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明先生,就此次疫情对城市运营与建设方面的影响及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思考作了分享。

鲁班软件杨宝明:战“疫”按下智慧城市加速键 !

杨宝明 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像是一场“突击考试”,暴露出了目前城市建设运营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疫情爆发使城市乡村、政府民众、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受到影响,城市建设运营、城市治理过程中也受到考验,遇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疫情爆发时,从重点地区一床难求到全民寻口罩,从对进出人员的密切监控到往来车辆的登记在册,从最基础的城市环卫系统到最顶端的机关办公系统,从医疗到交通,从疫情发现到后期防御,每个城市都在亲身经历着疫情对于自身建设运营情况的全面考量。这其中无疑暴露出城市运营应急管理的多方面问题:

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治理的顶层设计不足

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进入了新阶段,经济、文化和运营技术发展已到了全新阶段,面临的城市需求也要全新升级,需要用全新的理念来进行城市更新规划和顶层设计。城市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应对的挑战更大,机制体系需要更新,整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大脑系统也将需要加快构建,城市应急能力要更智慧、更快速、更低成本。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疫情爆发之后,城市医疗卫生体系承受巨大压力,不仅需要大面积收治场所,以避免出现较大规模的传染,同时更加需要符合医疗卫生体系的设备、医疗人员配备及快速反应的体制机制,有效的应急预案。

虽然在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医疗应急机制快速启动,包括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完工交付、各省医疗团队迅速支援湖北重灾区以及其他省市加快公共卫生场所建设,但也反映出我国在医疗卫生等基础领域响应危机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和指挥系统薄弱,急待加强。

各部门间管理协同能力不够

这次疫情爆发,城市管理机制经受了严峻考验,也暴露出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体系的、从顶层设计出发的管理协调机制。比如说一些城市在物资调拨、疫情信息上报、人口流动管理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问题。

国家从中央到省市地方、乡镇社区各级政府层面都设立了防疫指挥部,对疫情防控统一指挥管理,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管理不协调的问题,这也是我国体制优势的一个体现。

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快步伐

近些年,许多地方都在建智慧城市,但是这次疫情的爆发也暴露出一些地方智慧城市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有些地方还是传统纸质的办事方式,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有些城市的一些信息化系统还没有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融合共享;虽然各部门都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但各个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是任重道远。

对此,一些地方也出台了政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在2020年2月10日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架构,深化数据汇聚共享,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化模拟城市全要素生态资源,构建城市智能运行的数字底座;强化系统集成共用,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跨部门系统建设,联手破解城市治理难点”。相信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我国在城市治理、公共应急管理方面都会有更大的进步。2019年6月,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正式发布。疫情影响下,城市各大系统需要更强的响应能力、协同能力,浙江省在城市运营科技支撑系统进行积极行动。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现有城市运行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对于应对疫情发挥了哪些作用?与此同时,暴露出哪些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有数十年之久,这次疫情的发生确实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一次考验。以往建设的“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社区”以及“智慧大脑”等智慧系统一定程度上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

智慧交通管控方面,在智能交通高清卡口系统基础上,基于图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技术对重点地区进出车辆进行防控、检查;

在体温监测上,通过红外体温监测、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测流动人群体温,定位并识别疑似感染者;

社区基层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社区封闭管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重点隔离人员远程监管;

城市智慧大脑可以对区域数据资源进行集聚、处理、分析、应用,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判断防疫形势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提升应急指挥决策效率。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员聚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工传递数据而产生的错误、延迟等问题;也可以提前研判预警、有效防控疫情;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电子化存档管理;确保人员之间的非接触式互动,避免基层工作人员与民众之间的交叉感染等。

当然,没有一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在当前疫情下,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

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不能够满足从城市、辖区、街道、社区的全方位管理需求,省城、市区、县城到乡镇各级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智慧城市要从整体出发,构建起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社会单元和公众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城市治理体系。

存在数据孤岛

我国卫健、工信、交通、市场监管、公安、人社、民政等领域都有各自的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管理机制、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部门之间尚不能有效地进行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孤岛,各个系统的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应以需求应用为导向

智慧城市归根结底是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智慧城市的发展除了辅助城市管理外,还应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以业务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此次疫情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会催生出哪些新技术?如何更好运用这些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疫情为社会各方面带来诸多挑战,也确实催生、加速了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疫情防控上,国家、省市地区、社区乡村等不同层级,都需要对疫情进行防控,包括疫情感知监测、回溯追踪、隔离管理等。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监控感知、检测识别等技术予以应对。比如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员流动、疫情隔离等情况;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名购票大数据分析与病毒感染人同乘情况;利用视频人脸识别和交通卡口数据发现、追踪病毒感染人员和车辆情况;利用AI红外体温检测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大人流量区域进行发热病人快速筛选等。

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这进一步催化了远程办公、协同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购物、无人零售等新兴业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5G技术的普及,像视频通讯、无人机配送、无人驾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在城市的建设管理上,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BIM的协同平台、智慧工地等技术将加深普及应用;城市运营管理中,CIM、IoT、AI、区块链、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等技术也将会进一步探索应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将城市各方位、全时空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合理的判断和处置,会给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的、精确的决策模型,使城市快速精准响应。

这次疫情给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思考和启示?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几方面。

从体制机制出发,顶层设计智慧城市

目前建设的大多数智慧城市仍存在着系统隔离、数据孤岛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从体制机制着手,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制度藩篱,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横向到边(政府、企业、个人)、纵向到底(省、市、区县、乡镇)双维度的需求响应体系,实现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为城市治理提供健全有效的智慧系统。

新一代智慧城市需要基于BIM/CIM的数字孪生城市基础设施

我们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近10多年已经有巨大投入,有一定的作用,但多为独立的行业系统,传统的信息化技术。大量部署的IOT在数据采集方面已有很强的能力,但系统独立,无城市时空数据库支撑,后续计算和分析能力差,更严重的是无法将各领域子系统数据进行集成化计算和分析,无法达到智慧能级。基于BIM/CIM的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可以改善和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真正向城市大脑的建设迈步。

智慧城市建设以需求应用为导向

智慧城市建设既要考虑总体规划、顶层架构、先进技术,以及在决策支撑、调度管控等偏宏观层面的应用,还需要深入一线,切实了解和摸清社会公众需求,构建从单一场景到多场景、从碎片化到整合化、从应急化到常态化的智慧应用,真正做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数据驱动为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底座,利用数据驱动智慧城市发展。这里的数据就包括城市基础数据,政府服务业务数据,社区、医疗、交通等实时动态数据,要实现这些数据的精准采集、集成分析、应用呈现,并将所有数据汇聚于智慧城市大脑,为城市的科学治理、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化工具与手段。

来源:天强TACTER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12日

相关推荐